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传统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10月15日,上海海事大学邀请《更路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书保和海南更路簿博物馆馆长王振忠来校为师生作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宋宝儒会见了王书保、王振忠一行。此次活动也是学校“有组织科研系列学术沙龙”的活动之一。
王振忠以一曲《潭门渔港》拉开讲座帷幕,用家族四代人的航海记忆,向师生娓娓道来这本被誉为“南海天书”的古老秘籍背后的传奇故事。《更路簿》是潭门渔民世代相传的航海秘籍,它不仅是南海航行的实用指南,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的“活态史诗”,是我国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实记录,也为现代海洋治理、技术创新和文化自信提供独特智慧。
王书保指出《更路簿》作为“老祖宗的技艺”是刻在血脉里的归程坐标,后人要守好这份传家宝。王振忠强调,《更路簿》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生命,要让老祖宗的遗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各自的学科特色与主讲嘉宾进行更路簿的探讨交流,通过多学科视角解码《更路簿》的文化基因,推动传统知识与现代学科的碰撞,激发创新性传承路径。
下午,王书保和王振忠共同为学校强国系列课程——《走向海洋强国》作“南海更路簿——蔚蓝故事里的沧海桑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对更路簿的由来、用途、历史意义等作了详细阐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为王书保、王振忠分别颁发“五老宣讲团成员”和“大思政课指导教师”聘书。
其间,主讲嘉宾和“更路拾光”社会实践队队员以及校史馆讲解队成员共同拍摄了主题为“南海:中国祖宗之海,共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宣传视频,以实际行动为海洋文化传承与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近年来,学校“更路拾光”社会实践队利用暑期两次赴潭门港,聚焦《更路簿》这一珍贵海洋文化遗产,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将海南更路簿博物馆建立为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此次活动,学校各学科师生对《更路簿》进行多维度解读与跨学科对话,共同搭建一个认知传统海洋文化、理解海洋强国战略的舞台,不断推进更路簿的传承、研究与国际传播。
讲座现场
讲座开场
与会师生与主讲嘉宾现场交流
主讲嘉宾为学校强国系列课程作专题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为主讲嘉宾颁发聘书
主讲嘉宾与学生共同拍摄宣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