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思政课主阵地,凝聚齐心抗疫力量

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学校各类教学活动全部转到线上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用好用活抗疫生动素材,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学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疫情防控中践行马院人的责任担当。学院陆续开展“教师”、“师寄语”、“教师荐书”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贡献力量。


 0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善用“大思政课”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线上教学共有137门次课程,人均超3门次授课任务,授课总课时达到6286学时。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教师把身边战疫故事和自己参与社区抗疫经历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的生动素材,把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融入课堂全过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


图片

王达山老师、庞思娇老师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学习资料


图片

图片

学院组织各教研室开展“云交流”


 02

发挥专业特长,为学校抗疫工作凝心聚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做好线上教学同时还特别关注特殊时期学生思想与情绪状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关怀鼓励,通过线上开展抗疫与中国精神的讨论,引导学生特殊时期共克时艰,树立命运与共、举国同心、尊重科学、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学院教师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为切入点,提供学习资料,并在答疑中向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等原则的具体应用。

学院党委书记董金明教授以“关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几个重要问题”为题,为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徐悲鸿艺术学院联合举行的党校培训班开启专题党课第一讲;刘美平教授为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讲授《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术前沿专题研究》课程;王达山老师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题,为学校团校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授课;李秀芳老师给研究生“海澜”文化节开展“到延安去:从抗日战争时期爱国青年的初心与抉择”专题讲座;谢茜老师采用线上授课直播、录播以及中国大学MOOC在线学习等多种手段实现了教与学、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



图片

学院教师将身边抗疫生动素材融进思政课


图片

李秀芳老师为研究生“海澜”文化节作专题讲座


 03

组织教师开展关爱活动,用温暖齐心守“沪”


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严格遵守防疫管理要求,用温暖行动抗击疫情,齐心守“沪”。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见字如面,谆谆寄语”活动。学院党委号召教师们为同学们首期遴选推荐了18篇电子版好书,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这些电子书在我校图书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中均可便利查阅。

学院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日常课堂教学之外的直播答疑环节,多与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所思所想,鼓舞大家信心,同时也把自己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经历讲给同学们听,舒缓压抑心情。在本科教育学习通平台上传一些缓解焦虑的视频,助力学生保持阳光心态。张熙老师利用校团委挂职副书记身份,带动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组成“海事青年”调研小组,面向全校同学开展一些小调研,如“如何度过闭环管理的一天”、“你对考研怎么看”等,及时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同时通过同学们的意见表达,进一步地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

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杨志伟、研究生辅导员江小林两位老师除带班工作外,还分别兼着学院本科教秘和学科及研究生秘书工作,疫情期间多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当前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和学校各项防疫举措,叮嘱大家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规律作息,认真上好网课。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学习、科研、就业和生活等方面,学院组织开展考研经验分享会、“疫”起看电影、战‘疫’青春我在行动、线上读书会、就业推进会等系列活动。研究生导师们积极响应研究生院关于开展“研究生导师关爱行动“的倡议,经常与所指导学生进行语音、视频沟通,做好研究生的学业、毕业、就业、心理及思想状态等方面的关心和关爱工作。


图片

组织教师推荐书单

图片

组织“师寄”活动


图片

发起“导师关爱学生行动”倡议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官微、上海教卫党建官微)